- 热门标签:
古典家具之断代鉴定
古典家具之断代鉴定
家具交易中很重要的问题是家具断代。家具的造型、品种等基本形式,往往延续数百年无显著变化。宋代《春游晚归图》中的交椅和杌凳,明、清时仍有制作。宋代定型的夹头榫椅和案,在今天也有工匠如法制作。所以仅凭部分的雕工和形制来断代是不可靠的。清代家具重雕饰,但明代亦有雕工繁复的家具,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的明代家具不乏其例。式样上亦如此。如椅子座面,明式软屉多,但清代亦有此做法,特别在苏式家具中更是常见,埃利华斯于1970年出版的《中国家具》中谈到中国椅子的构造,其中有一种是“木板上贴席的硬座”。据王世襄先生从鲁班馆的老师傅处得知,中国家具的木板贴席,“古无此法,是近几十年才有的”,其实是一种破坏性的修理方法,西方人士则误认为是传统家具的一种基本构造。
中国家具一如其他传统工艺,世代相传造成断代鉴定的困难,很多家具的造型流传至今亦无明显变化。明、清家具一向被视为生活用具,制作工艺被视为雕虫小技,文献不屑记载。而家具又与一般工艺品不同,绝少注明年款,昔时的工匠也无在家具内里镂刻留字的惯例。中国民风素重节省,常将破损的古老家具改造使用,最常见的是把架子床改成罗汉床,旧木新工等,也增加了断代的困难。而古董商为了生意,往往把年代推前,清代说成明代,价格往往相差十倍甚至数十倍。
但是,家具的断代虽然困难重重,还是有迹可寻的,如从家具的选用木材方面就可得到蛛丝马迹。明代所用的黄花梨、鸡翅木、紫檀,到了清中期日渐匮乏,清中期大量使用红木花梨木、酸枝木等。老紫檀和新紫檀又有不同,老紫檀不落色,新紫檀落色,老紫檀上漆易剥落,而新紫檀上色髹漆却易吃牢。近来又有人以酸枝木充紫檀,因这两种木质都很细密,且又都相当沉重,而漆色一深往往也不易分别。但将紫檀和酸枝木各刮些木质用火烧时却有明显区别,紫檀无明显气味,烟呈直线上升,而酸枝却有酸味,烟亦呈弯曲状上升。近有以新栽黄花梨仿明式或其他古家具出现,是一些人企图鱼目混珠。其实新旧黄花梨的木纹是不同的,树龄越古的黄花梨。纹路是大而散开的,新栽的则紧而小。至于区别旧木新工,要注意它的榫卯交接处有无新工痕迹,家具的里外都必须注意。家具上的饰件也是断代的参考物品。家具上雕刻的花纹,应当是鉴定的最好依据,因为花纹本身就有鲜明的时代性。明末清初之际,各种西方文化艺术逐步传人中国,自清雍正以后,模仿西式纹样的风气大盛,特别是清广式家具,出现中西结合式家具,即以中国传统做法制作成器,再雕刻西式纹样,通常是一种形似牡丹的花纹,也有称为西番莲的。另有珐琅制品又名景泰蓝,创始于明代景泰年间,明末衰败,直至清乾隆始又复盛,当时也有用其装饰家具。青铜器纹饰在明代家具上虽有应用,但往往小部分应用。而清代在各类型家具上普遍应用。还可以将家具上的纹饰,与同时代其他艺术品如漆器、瓷器和木雕等的纹饰作比较。在家具的造型上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,如家具中桌、案、椅等的腿部造型,明代腿足往往是内翻马蹄足或外翻马蹄足,再就是无任何修饰的直腿,而清代却出现了挖缺做法和回纹马蹄足。清代还有一种木镶家具,如一些橱柜和桌等,家具骨架用一种硬木制成,而面板往往用另一种木料雕花镶嵌,使家具本身形成互相映衬和文静典雅的艺术效果,这是清代一种很有特色的制作家具的技法,也和清代一些珍贵木料不易搞到有关。